玄奇阁
登陆 / 注册 搜索

USERCENTER

SEARCHSITE

搜索

查看: 28997|回复: 5
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

古代气功要籍导读。。。

[复制链接]

90

主题

523

帖子

523

积分

笑傲江湖

Rank: 36Rank: 36Rank: 36Rank: 36

UID
26670
精华
0
玄币
419
贡献
91
奇币
704
在线时间
43 小时
注册时间
2021-1-27
跳转到指定楼层
楼主
发表于 2021-2-20 15:58:49 |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|倒序浏览 |阅读模式


江南客 选编

中国古代气功历史悠久,流派多,内容丰富。自先秦到清代,有气功文献数千种。以下对一些主要的气功古籍,按年代进行整理,并对主要内容进行介绍,希望能对气功爱好者有所帮助。

先秦

黄帝内经

中医经典著作。为黄帝撰。全书分《灵枢》与《素问》两大部分,各八十一篇。以问答形式阐述中国医学的基本理论。其学术思想,基本上是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
法思想。对于生命运动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、疾病的成因等都有精辟的论述,其摄生学说与气功养生的关系更为密切。《素问》中的《上古天真论》,《四气调神大论》以及《灵枢》中的《本神》等篇,提倡"恬淡虚无,真气从之,精神内守,病安从来",任为"提挈天地,把握阴阳,呼吸精气,独立守神,肌肉若一,故能寿敝天地,无有终时"。为中国医学和气功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。

行气玉佩铭

气功养生名篇。为战国传世实物上的铭文,共四十四字。全文描述了炼气功时,内气运行的全过程,相当系统完整。


却谷食气篇

气功服气辟谷名篇。马王堆西汉古幕出土。全篇四百字。专门研究介绍服气辟谷,方法具体,并任为加服药饵,有相辅相成作用。
周易参同契炼丹经典著作。东汉·魏伯阳等撰。全书三篇,附《鼎器歌》一首。该书汇通"易"学理论、"黄"、"老"学说与炼丹经验,建立了一个完整的炼丹体系。后世炼丹者无一能出其范围,故称"万古丹经王",是公认的气功内丹术的经典著作。书中论述了炼丹的三大要素:鼎炉、药物、火侯。以乾卦与坤卦代表鼎炉,以坎卦与离卦代表药物,以屯卦与蒙卦等六十卦代表火侯,药物则杂用黑白、金水、龙虎、魂魄等隐名,火侯又参用纳甲之法,真谓"词韵皆古,奥雅难通"。该书有四十多个注本,流传较广的有五代·彭晓的《周易参同契分章通真义》、宋·朱熹的《周易参同契考异》、元·陈至虚的《周易参同契分章注》、清·董德宁的《周易参同契正义》等。其中以董氏注文平实易懂,是入门者的良好读本。


抱朴子内篇

道教道教经典著作。二十卷。东晋·葛洪撰。次书包括道教理论、神仙方药、鬼怪变化、养生延年等内容,为道教道教集成之作。书中阐述了长生不老学说,提供了先秦以来各类内炼养生方法。其中有关气功的内容,集中地反映在《对俗》、《至理》、《释滞》、《杂应》、《地真》等篇章中。明代的刊本《抱朴子内篇》,末附《别旨》一卷,专述吐故导引,为气功专篇,极有参考价值。

南北朝

胎息经

气功胎息经典著作。一卷。南北朝时佚名作。全文只有八十三字,论述胎息的定义、方法与作用,极为简单扼要。现存最早注本为唐朝幻真先生的《胎息经疏》,流行颇广。


诸病源候论




分享到:  !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q!!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q! !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zone!!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zone! !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t!!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t! !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pengyou!!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pengyou!
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

90

主题

523

帖子

523

积分

笑傲江湖

Rank: 36Rank: 36Rank: 36Rank: 36

UID
26670
精华
0
玄币
419
贡献
91
奇币
704
在线时间
43 小时
注册时间
2021-1-27
沙发
 楼主| 发表于 2021-2-20 15:59:57 | 只看该作者
中医症候学专著。又名《诸病源候总论》。五十卷。隋·巢元方等撰。本书为我国现存第一部详细论述病因、症候的专著,对后世影响很大。书中不载治疗方药,
只载气功导引方法。全书载一百五十三种疾病,采用气功导引方法二百九十余条。此后唐代王焘编撰《外台秘要》,转录了气功导引的全部内容。清末廖平则摘出
汇编,后由民国曹炳章补辑,定名为《巢氏病源补养宣导法》,刊入《中国医学大成》中。





幻真先生服内元气诀气功服气著作。一卷。唐代幻真先生撰。全书十五章,一至五章为一套完整的服气法;六至十一章是六个独立的服气功法;十二至十四章为服气注意事项;十五章为服气胎息诀,是几种功法的综合。本书自成体系,文字流畅,是唐代服气著作中的代表作。



胎息精微论



气功胎息著作。一卷。唐代著作,不著撰人。本书既重胎息功夫,又兼取还精补脑诸法。



延陵先生集新旧服气经



气功服气著作。一卷。唐·延陵先生撰。全书分十五章,广集隋唐以前之多种服气、胎息方法,去伪存真,无论对理论研究或指导炼功实践,均有重要参考价值。



中山玉柜服气经



气功服气著作。一卷。唐·碧岩先生撰。书分四章,盛赞服气胎息为养生至宝。其法讲究"收息缩气,摄腹咽下",直入食脉,与其他的服气功法有所不同。



太清中黄真经



气功服气辟谷经典著作。又名《胎藏中黄经》。二卷。原题"九仙君撰,中黄真人注",系唐代道教学者托名。全书十八章,主要论述人体生理病理及气功养生诸问题。注文详述服气胎息与绝欲辟谷的方法,以及三丹田、脏腑的关系,颇有参考价值。



服气精义论



气功服气代表著作。一卷。唐·司马承祯撰。全书九篇,此书于众多的服气著作中较少虚妄。作者主张服气与导引、符水、药物诸法相结合,与他家只重一发者有异。书中贯穿医理最为可信。正统《道藏》洞神部方法类所收者并非完本,仅原书之第一、二篇。后七篇另作《修真精义杂论》,收在洞真部众术类。《云笈七签》中所 收者为完本,并明确标有序数。


五代



钟吕传道集



气功内丹术经典著作。3卷。又名《真仙传道集》或《钟吕传道记》。五代,施肩吾撰。全书以钟离权与吕岩师徒问答的形式,论述内丹术要义共18卷论真仙、
大道、天地、日月、四时、五行、水火、龙虎、丹药、铅汞、抽添、河车、还丹、练形、朝元、内观、磨难、征验。全书以天人合一思想为基础,阴阳五行学说为核心,炼形炼气炼神为方法,系统完整地论述了气功学说的精华-内丹学说.建立了钟吕派内丹体系,对后世影响甚大。






云笈七签



道教练养类书。122卷。宋·张君房编。北宋大中祥将五年(1012),张君房奉命校正秘阁道书,至天禧三年(1019)编成《大宋天宫宝藏》4565
卷,再摄其精要,总万余条,辑成本书。称《云笈七签》者,"云笈"是珍藏道书的书箱,"七签"是指道书总有七大部:三洞(洞真、洞玄、洞神),四辅(太玄、太平、太清、正一)。1-28卷,总论经教宗旨及仙真位籍 之事,其中涉及气功内容的,有《黄庭经》、《中黄真经》、《老君清静心经》、《洞玄灵宝定观经》等经注。29-86卷,分列道家服食练气、内丹外丹、方药符图、守庚申、尸解诸术,其中32--36卷与56--62卷所介绍的种种服气、胎息等法,皆为重要气功内容。87--122卷,则为道教文字及诗歌、传记之属,其中如《七部语录》、《七部名数要记》,均为论述养生要旨之佳作。与气功有密切关系。此书虽然摘录原文,不加论说,但去芜存精.分类编排,条理清楚。书中还保存了部分佚失道书的篇章,涉及气功的如《墨子闭气行气法》、《昙鸾法师服气法》等,均有研究参考价值。



修真太极混元指玄图



气功内丹术著作。1卷。宋代著作,不题撰人。全书以图诀相配形式讲述内丹炼养方法,其中多涉五脏气化,为其特色。具体内容为匹配阴阳胎息诀图,真龙虎交媾内丹诀图,周天火候诀图,肘后飞金晶诀图,还丹诀图,炼形秘图,三国既济诀图,炼气成神朝元诀图,内观起火仙丹交换召,弃壳升仙人圣超凡诀图。

说明:本文根据自己个人爱好做了大幅度的修剪,仅为方便自己日后查阅相关资料。

90

主题

523

帖子

523

积分

笑傲江湖

Rank: 36Rank: 36Rank: 36Rank: 36

UID
26670
精华
0
玄币
419
贡献
91
奇币
704
在线时间
43 小时
注册时间
2021-1-27
板凳
 楼主| 发表于 2021-2-20 16:00:29 | 只看该作者
传统养生气功的渊源与发展(马孟昌撰文)  


      中国传统气功养生学历史悠久,源远流长,千古流传。她源于远古,后经历代先贤圣哲对其潜心研究,不断实践,总结提高,使其内容不断完善,从而成为一门独具民族文化特色的养生学科。这一巨大成果散见于我国的“经史子集”之中,几千年来一脉相承,辉煌灿烂,上涉三皇五帝,下至孔孟,旁涉庄老,先秦诸子,以及后世两汉儒学、魏晋玄学、隋唐佛学、宋明理学、近代学者等。气功养生学又以祖国传统医学理论为基础,以藏象学说、气化论、经络论、阴阳五行学说为理论核心,故又为医家所推崇,历代儒医经典无不述及。可见气功养生学内容丰富,寓意颇深。汉魏以前(包括汉魏时期),气功养生之论不仅为张仲景、华元化等医家所重视,尤为儒释道三家所提倡,亦为文、史、哲诸学者以及政治家、思想家所研究。诸如孔孟之说多谈及养生,释家有修禅之法,道家之祖老聃有“见素抱朴,少私寡欲”之静神养生观,著名诗文作家、音乐家嵇康的《养生论》等等,都对气功养生学的发展产生过深远的影响。西晋以后,主要由医、道两家所研究和发展,如晋代道士葛洪、南北朝道士陶弘景发扬“静神”之法,唐代名医孙思邈首立“食养”专篇和气功养生专著《卫生歌》,金元四大家之刘河间、朱丹溪、李东垣、张子和各树一帜,一以祛火得延年,一以护阴达健寿,一以调脾抗衰老,一以攻下获长生。宋代陈直撰《养老奉亲书》专著,明代医家张介宾“治形”之论等,数不胜数,可谓名贤辈出,典籍浩瀚。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一、先秦时期
       先秦时期,是指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前的历史时期,在这一时期里,是气功养生和中医保健学说的奠基时期。
       远在伏羲时代,就有了关于气功的记载,伏羲氏首创先天八卦,奠定了祖国传统文化之基础。八卦其实是来源于生活实践的,《周易》记载:“古者包栖氏之王天下,仰则观象于天,伏则观法于地,观鸟兽之纹,与地之宜,近取诸身,远取诸物,于是始作八卦。”说明八卦的形成,来源于古圣先贤对于客观事物之精密观察和研究,即来源于生活实践。《周易·系辞》又云:“易,无私也,无为也。寂然不动,感而遂通天下之故……圣人以此洗心,退藏于密,吉凶与民同患。”意思是说,易,本身无思考,无作为,寂然无行动,通过感应而能贯通了解天下之道。得道之人洗心涤虑,于僻静之处进入气功态而感知万事万物,从对于事物的特异感受中,抽出卦象来,以辨吉凶,则可趋吉避凶,并与人民祸福与共。
      黄帝战蚩尤于涿鹿之野,“登坛设祭谨谦修”,于是修炼出高超的功力而战败蚩尤。
      大禹时代,洪水泛滥,禹王率众治水,因久居潮湿之地而得了风湿病,“足不爪,胫无毛,步不相过,”为了治疗自己的风湿腿痛,禹王创编了一套舞步功法来锻炼,还教于其他的患者一起来练习,古籍记载称此功法为“禹步”,这是我国有记载的最早的功法之一。唐代名医孙思邈的《千金方》对于“禹步”有所描述,唐代诗人王昌龄也有“童子烧香禹步时”的诗句。
      春秋战国时期,诸子百家多有对于气功养生之论述,尤以儒道两家最为突出。孔子首先提出了“仁者寿”(《论语》)的养生观点,提倡“中庸之道”,不偏不倚,始于意正心诚,终于无声无息。“人心惟危,道心惟微。惟精惟一,允执厥中”(《尚书》)之十六字心传奠定了儒家修身养生之基础内容,“天命之谓性,率性之谓道,修道之谓教”(《中庸》)则为儒家养生学说之中心思想。“知止而后有定,定而后能静,静而后能安,安而后能虑,虑而后能得”(《大学》)则为儒家修身养生之步骤。“知止”在“止于至善”,颜回主张静坐,高亢子则出现特异功能。
     孟子大呼“我善养吾浩然之气”。“其为气也,至大至刚,以直养而无害,则塞乎天地之间”。“君子持其志,无暴其气”。明确提出培养浩然正气。养正气“是集义所生,非义袭而取之也”。同时,孟子明确指出了练功养生的原则是“求放心,不动心,勿助长”。倡导“鸡鸣而起,孜孜为善”,“养心莫善于寡欲”。通过养生锻炼,要达到使大气“见于面,盎于背,施于四体”之效果。孟子寿考八十四岁。在那战国纷争,颠沛流离的年代,实为高寿。

90

主题

523

帖子

523

积分

笑傲江湖

Rank: 36Rank: 36Rank: 36Rank: 36

UID
26670
精华
0
玄币
419
贡献
91
奇币
704
在线时间
43 小时
注册时间
2021-1-27
地板
 楼主| 发表于 2021-2-20 16:01:02 | 只看该作者
     老子以“清静无为”为养生核心,提倡“见素抱朴,少私寡欲”,养生者要顺适四时,“道法自然”,练功者要做到“虚其心,实其腹,弱其志,强其骨,致虚极,守静笃”,日常生活要保持“甘其食,美其服,安其居,乐其俗”。
      庄子明确指出“人之生,气之聚也。聚则为生,散则为死”,说明气对于人的生命的重要性,若能坚持练习“吹呴呼吸,吐故纳新,熊经鸟伸”,则可“为寿而已矣”。“缘督以为经,可以全身,可以保生”。练功时要达到“坐忘”之境界。
      《吕氏春秋》一书中记载有“流水不腐,户枢不蠹,人之形体,同样如此”的动形养生观。
      另外,《管子》之“人能正静者,筋柔而骨强”,《荀子》之“以治气养生……养气养心之术,血气刚强,则柔之以调和”等,诸子百家所言修心养性健身之说,俯拾皆是,数不胜数,非片纸所能言尽。
      《黄帝内经》为我国现存最早的较为系统和完整的医学典籍,可谓集古代医学、养生、天文、哲学大成之作,内容丰富,亦非片言只语所能概括,本人对此另有专篇的论述。
      总之,先秦时期,是气功养生和中医保健学说的奠基时期。在这一时期里,先秦诸子及《内经》分别提出了修德存性、清静养神、运动养气、节食安胃、寡欲保精及顺应自然、避免外邪等气功养生观点和措施,为后世气功养生学说的建立与发展打下了初步的基础。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二、汉唐时期
      公元前221年,秦始皇统一中国,结束了群雄争霸的割据局面。但是,秦王朝为了维护其专制统治,采取了一些惨无人道的手段,焚书坑儒,扼杀民族文化,使得诸多气功养生书籍与其它书籍一样,在劫难逃,毁于一炬,致使许多气功养生之精术失传,严重影响了祖国传统气功养生学的发展。
      自汉至唐这一时期,由于统治者热衷于寻求长生不死的方术,使当时的方士盛行,促进了人们对炼丹、服食、导引等养生方法的探索。在汉代,由于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盛行,使气功养生学形成了儒、佛、道、医、武、民间等各种流派,各派之间互相渗透,促进了气功养生学的繁荣和发展。在这一时期里,道、医、佛三家较为活跃,而儒家理论则被统治者作为维护期统治的说理工具,逐渐从气功养生体系中脱离出来。
      魏晋时期,由于统治者把道家学说作为统治人们思想的工具,从而使老、庄学说得到了进一步的继承和发展。道教是由张道陵、张角等人遵照老子、庄子的思想理论于东汉末年创立的,以《老子五千文》和《太平清领书》为经典,他们都是以符水咒法结合气功来从事社会活动和医疗活动的。
      自隋代王通提出儒、释、道“三教归一”的纲领后,唐代统治者把儒、释、道三教理论学说作为官方的正统思想。而儒、释、道三家著作中的气功养生内容,又为当时医家和方士所继承,并加以融和、发挥,从而使医家气功的理论和功法,在先秦的基础上有了较大发展。
      自汉至唐这一时期里,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民族文化的发展,气功养生学也同时得到了较快发展,不但涌现出了对气功养生学的形成和发展做出较大贡献的华佗、魏伯阳、嵇康、葛洪、陶弘景、巢元方、孙思邈、司马承祯、钟离权、吕岩等气功养生家,而且还相继问世了《周易参同契》、《养生论》、《黄庭经》、《抱朴子》、《养性延命录》、《黄帝阴符经》、《诸病源候论》、《千金方》、《破迷正道歌》、《敲爻歌》、《胎息经》等诸多内容丰富的气功养生学专著。另外,至今流传广泛的动静结合的“五禽戏”功法,为东汉华佗所创编的。
      总之,在自汉至唐这一时期里,随着儒、释、道三教文化的相互渗透、融和,三家的气功养生学说已是法异理一。在先秦养生学说的基础上,提出了以“静神”为核心的养生思想。并进一步指出人是由物质性的气所构成,人的生命长短与遗传、环境及社会因素有关,“人受气多者其尽迟,少者其尽速”这一朴素的唯物观点。随着当时中医理论和实践的进一步发展,“天人相应”观点以及脏腑、经络、精、气、神等有关中医理论学说已经形成,从而进一步丰富了气功养生学的内容。在此基础上,初步形成了人法天地阴阳,精、气、形、神兼调,内外交养,协调脏腑,全面养生的气功养生学的基本观点。炼精化气、炼气化神、炼神还虚、炼虚合道则为气功修炼的基本步骤,并对此进一步提出了一系列相应的保健措施,如通过吐纳、导引、意想的方法以及注意言、行、居、寝、饮食、情志诸多方面的调理等,以达延年益寿之目的。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 三、宋元时期
        自北宋建国至元朝灭亡,这一时期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中期。宋代统治者为维护其统治,除了在政治上实行中央集权之外,在思想上则倡导以儒家学说为主题,兼容佛道两家之说的“理学”。在医药卫生方面,设立太医局,成立校正医书局,为人民兴办了卫生保健事业,从而促进了医药学和气功养生学的发展。此外,宋代印刷术的改进和造纸术的发达,对于医学及气功养生学的著述和传播,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。古代传统的气功养生学因此得到了进一步的继承和发展。

90

主题

523

帖子

523

积分

笑傲江湖

Rank: 36Rank: 36Rank: 36Rank: 36

UID
26670
精华
0
玄币
419
贡献
91
奇币
704
在线时间
43 小时
注册时间
2021-1-27
5#
 楼主| 发表于 2021-2-20 16:01:36 | 只看该作者

      金元时代,战争频繁,社会动荡不安,天灾人祸,造成疾病的广泛流行,因而在医学学术思想上产生了著名的金元四大家(即金元四大学派),他们是寒凉派之刘完素,攻下派之张从正,补土派之李东垣和养阴派之朱震亨。他们不仅在医学方面有所建树,亦为气功养生学开创了新领域。在宋元这一时期里,还先后涌现出了张伯端、蒲虔贯、崔嘉彦、陈直、邹铉、丘处机、李鹏飞、王珪、萧廷芝等著名气功养生家,并有《悟真篇》、《养老奉亲书》、《保生要录》、《摄生消息论》、《泰定养生主论》、《金丹大成集》、《入药镜》、《诸真圣胎神用诀》、《养生类篡》、《养生悦录》、《四时宜忌》等气功养生学专著问世。今天流传较广的“八段锦”功法即成书于宋代。据说太极拳、形意拳等内家拳术也始于宋代。
      总之,在宋元这一时期里,随着中医学说的日臻完善和道家学说的广泛传播,涌现出了许多气功养生家,撰写了大批的气功养生学专著,尤其是金元四大家之学术争鸣,更是中国传统气功养生学较之唐代以前有了进一步的发展,大大地丰富了前人关于保精、养气、调神及四时养生法则等理论,而且又注重于调理阴阳、补益脏腑在防病保健中的作用,进一步强调了气在防病抗衰中的重要性,提出了性命双修的养生观点及未病先防、防重于治的原则,这在卫生保健、益寿延年方面均有着积极的意义。在这一时期里,各家气功功法亦岁着不断地实践而更加丰富和完善。中国传统气功养生学发展至此,其理论已日臻完善,其功法也渐趋丰富和成熟。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四、明清时期
      自公元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王朝,至清代(1840年)鸦片战争止,这一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后期,也是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加强的时代。明代统治者为加强其封建统治,达到从思想上统治人民之目的,使上下定位,各安其所,实现“国泰民安之盛世”,把继承孔孟学说正统的“程朱理学”作为正统教育思想,同时也利用佛、道两教思想来教化人民。由于儒、释、道三教学说的宣扬及其相互之间的融和、渗透,从而进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,气功养生学亦因此而较之以前有了更大的发展。
       清朝初期,满清统治者为稳固其政权,实现长期统治大汉民族及其他各民族的目的,比较注重各民族的团结,大力发扬民族文化,尤以汉族文化为主。康、乾时期,满清统治者内除奸党,南平三番,西御西夷,北击沙俄,巩固了大清帝国,加强了多民族国家之统一。这一时期的满清统治者尤其注视中国传统文化之发展,完成《皇舆全图》之绘制,开博学鸿词科、明史馆,编篡《全唐诗》、《佩文韵府》、《字典》等,提倡“程朱理学”之说。最为重要的是乾隆年间由纪晓岚主持编篡《四库全书》,是对有史以来中国文化的一次大规模、系统的整理和辑录,此举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贡献。《四库全书》分为“经、史、子、集”四部,其中辑录了几乎我国有史记载的全部气功养生内容。由于满清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经济和文化发展的措施,所以在中国历史上出现了“康乾盛世”,中国传统气功养生学亦因此而得到了较大的发展。受中国传统养生文化之影响,尤其是以乾隆为代表的满清皇帝们,非常注重内心修养和气功健身运动,致使修身养性、练功养生之风气盛行一时,上至皇帝,下至达官贵人,甚至一些文人、庶民等,莫不以修身养性为快,练功益寿为荣。
      在明清这一时期里,因着气功养生学的进一步发展和传播,先后涌现出了冷谦、曹元白、王阳明、王文禄、袁黄、龚廷贤、张介宾、高濂、喻昌、尤乘、曹庭栋、孙汝忠、潘伟如、万潜斋等气功养生家,并有《修龄要旨》、《养生四要》、《保生秘要》、《红炉点雪》、《尊生八签》、《医门法律》、《摄生三要》、《食色绅言》、《寿世保元》、《类修要诀》、《性命圭旨》、《金丹真传》、《寿世青编》、《老老恒言》《寿人经》《寿世传真》、《卫生要术》、《内外功图解》等气功养生学专著问世,从而使中国传统气功养生学的理论和实践更加完备。
       总之,在明、清这一时期里,气功养生学专著的撰集和出版,是中国气功养生学史上的鼎盛时期。这一时期的伟大成就,不仅丰富了明代以前的气功养生学内容,而且还进一步提出了温补肾阳,调养五脏,调和营卫,先后天并重,内外交养,慎防七情所伤等养生原则。注重阳气在体内的重要作用,从而进一步充实了中国传统气功养生学的内容,并使其完善为一门较为系统、有理论、有实践、独具民族文化特色的人类养生科学。

90

主题

523

帖子

523

积分

笑傲江湖

Rank: 36Rank: 36Rank: 36Rank: 36

UID
26670
精华
0
玄币
419
贡献
91
奇币
704
在线时间
43 小时
注册时间
2021-1-27
6#
 楼主| 发表于 2021-2-20 16:03:26 | 只看该作者
           五、近现代时期
      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,中国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,由于清朝统治者的腐败,帝国主义的侵略以及洋奴派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限制和打击,严重阻碍了中国传统气功养生学的发展。特别是民国年间,洋奴派极力宣扬洋奴买办思想,全盘否定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,污蔑中医不科学,叫嚣取消中医,对于传统的气功养生学更是采取民族虚无主义态度,使祖国传统医学及气功养生学饱受摧残,几乎频临夭折。所以,在这一时期里,有关中医和气功养生学著作,寥寥无几。但是,仍有一些富有民族精神的知识分子,热衷于气功养生学的研究和推广工作,以挽救民族文化。其代表人物主要有蒋维乔、丁福保、王静斋等人。
       蒋维乔(1873-1958),字竹庄,号因是子,江苏武进人。是我国现代著名气功养生家。曾任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、光华大学教员等职。著有《因是子静坐法》一书,为养生气功学专著。
       丁福保(1874-1952),肄业于南菁书院。曾任京师大学堂及译学馆教员,后于上海创办医学书局。著有《静坐法精义》一书,对近代气功养生学的影响较大,对于今天练功者来说,也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。
       王静斋(1883-1953),现代著名医学家、气功养生家。出身中医世家,一生行医练功,著有《养生医药浅说》等著作。
       1949年以后,由于政府对祖国传统文化的挖掘整理,“古为今用”政策,使祖国传统医学和气功养生学得到了较大发展。1955年刘贵珍先生在唐山市我国第一家气功疗养院开展气功医疗工作,著有《气功疗养实践》一书,取得了一定成绩,受到卫生部的表扬,,它标志着气功养生学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。并于1956年开始先后在唐山、北戴河等地举办培训班。
       1957年7月1日上海也成立了气功疗养所,该所将古代气功与现代医学研究手段相结合,创编了“放松功”,得到了各界人士的赞扬和及时推广。1958年,上海气功疗养所开办“气功疗法讲座”,并集体编写出版了《气功疗法讲义》一书。此后,全国各地许多医院、疗养单位都开设了气功床位和门诊治疗,挖掘出了更多的功种,逐渐扩大了治疗范围。
       1959年8月,卫生部委托秦皇岛市委在北戴河召开了一次气功经验交流会,共有十七个省、市、自治区的三十四个单位参加。会上交流了经验,介绍了气功对治疗各种疾病的临床效果,进一步促进了气功疗法的发展。全国各地先后办起了气功培训班。1960年,卫生部委托上海气功疗养所举办了短期脱产的“全国气功师资进修班”,培养了一大批气功指导人才,为气功功法的推广普及创造了良好的条件。
      十年浩劫期间,气功被诬蔑为“封建迷信”,许多气功师则成了“牛鬼蛇神”而不得自由,许多千古流传的有关气功内容的古籍被焚毁,致使一些效果良好的功法失传,因而使气功疗法和气功养生学的研究处于有史以来的最低潮。
       拨乱反正以来,气功事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,涌现出了许多气功养生学家和问世了一大批气功养生学专著,使气功养生学有了很大的发展,诸多优良的气功功法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普及,在全国掀起了练功健身的热潮,练功受益者遍及海内外。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:马礼堂大师及其创编的“养气功”系列功法,李少波的“真气运行法”,刘贵珍的“内养功”,郭林的“新气功疗法”,杨梅君的“大雁功”等等,由于这些功法祛病健身效果良好,注重实效,不尚玄虚,深受国内外各界朋友的欢迎,因此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普及。值得庆幸的是在1981年9月12日成立了“中华全国中医学会气功科学研究会”(简称中国气功科学研究会),从此气功界第一次有了全国性的组织机构,且在老一辈革命家、科学家、气功家的关怀和指导下,使气功界不断涌现出大批新秀,从而使气功养生法的大规模推广和普及成为现实。
      近些年来,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,气功在增进人体健康,开发人的智力和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等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。上海医学院、上海中医研究所同中国科学院原子核研究所协作,采用现代科学仪器对人体“外气”进行了测试,证明了人体所发之“外气”是有一定物质基础的,冯立达教授等人通过“外气”对种子发芽影响的实验,也取得了可喜的效果,从而把气功科学推进了一个新阶段,使气功进入现代科学的行列,成为探索生命科学的新课题。养生气功不仅在国内逐步得到推广和普及,亦为世界人民所瞩目,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不远万里来中国学习功法,欧美一些著名大学也相继投入了气功科学之研究,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、哈佛大学、纽约州立大学、英国伦敦大学、伦敦布尔博科学院等均建立了气功研究机构,在欧洲、亚洲、非洲、拉丁美洲等地建立了许多气功学术团体,为中国气功养生学在全球的传播,为人类的文明进步和健康,起到了积极的作用。
      辅注:任何事物的发展过正中,都会存在某些问题的,良莠不齐,鱼目混珠,甚至出现逆流,但绝不是事物发展的主流,我们看待事物要看主流,我们应该本着“去伪存真”、“古为今用”的精神,正确的精华的东西就要继承下来,发扬光大,为人民造福。糟粕的东西就要剔除。相信祖国传统的养生气功的大普及、大发展的春天即将再次来临。

(马孟昌撰文)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QQ|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玄奇阁 ( 苏ICP备15716833号-2  

GMT+8, 2024-4-24 22:57 , Processed in 0.307075 second(s), 33 queries .

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